深受重用的李斯为什么会斗不过一个赵高?

娱乐八卦 2025-09-10 10:35www.chinaamex.cn奇缘网

曾经权倾朝野的丞相李斯,以其深厚的法家学问和卓越的权谋手段,一度在秦国政坛上呼风唤雨。他精心策划,成功陷害了老同学韩非,更是让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对他言听计从。随着秦始皇的离世,李斯却在政治斗争中输给了宦官赵高,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曾经由他一手搭建的辉煌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这一惊天逆转呢?答案隐藏在历史的深处。

秦始皇在位时期,李斯凭借法学学说,通过强化中央集权和郡县制,成功将老秦人勋贵、宗室贵族以及士人客卿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那时的朝廷大政,几乎皆出于丞相李斯代表的外朝之手。秦始皇对李斯充分信任,并未大力扶植内朝亲信来制衡外朝大臣。那时的赵高,只是内廷的一名小官,对李斯只有仰望和恭敬,不敢有丝毫与之争权的念头。

随着秦始皇的离世,局势发生了剧变。李斯因为无法接受皇长子即位的事实,接受了赵高的教唆,发动“沙丘之变”,拥戴胡亥即位。他们不仅逼死了扶苏和蒙恬、蒙毅,更在秦始皇尸骨未寒时,就杀光了秦始皇的所有儿女。李斯的举动,无疑引起了朝野的震动。

铲除所有威胁和异己后,李斯几乎已经成为秦朝历史上权力最大的丞相。他需要摆布的只是一个只知道骄奢享乐的年轻皇帝胡亥。看似不费吹灰之力,但背后的隐患却悄然滋生。赵高不仅是宦官,更是熟知秦律的法师,他与胡亥之间的亲密师生感情,让李斯处于被动地位。赵高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扯大旗当虎皮,挟天子以令大臣。

作为多年辅佐秦始皇的李斯,在朝中威望极高,亲信党羽遍布朝野。他在与赵高的争斗中,却陷入了被动。秦二世胡亥对李斯有所忌惮,再加上赵高的挑拨离间,李斯的处境愈发艰难。更糟糕的是,当几十万起义军攻克函谷关时,秦朝中枢居然此时才知道关东已经大乱。作为当朝权相的李斯,眼睁睁看着关东六国故地皆反,却拿不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秦国历史上其他丞相也曾遭遇信任危机,如范睢。当他的举荐信用的郑安国兵败降敌后,即使是秦昭襄王有心袒护,范睢也不得不因罪免职。李斯面临的处境与范睢无异。秦法的森严让连“始作俑者”都感叹“作法自毙”。商鞅、范睢如此,李斯亦不能例外。

少府令组织戍卒绝地反击,暂时化解了秦朝的危机。章邯军在平叛战役中的节节胜利,却越发凸显了此前李斯当政的无能。从胡亥的角度看,一个让自己忌惮的丞相,在执政时如此无能,险些让国家陷入危机,他的存在价值已经大打折扣。随着秦朝满朝文武对李斯的质疑和不满愈发强烈,他的处境愈发艰难。

此时的李斯为了缓和秦朝与广大民众的矛盾,上书劝谏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宫、减轻赋税徭役。然而这一举动是否能为李斯带来转机我们无从知晓,因为历史的进程不会因个人而停滞。右丞相冯去疾与左丞相李斯,以及将军们共同进谏道:“如今关东群盗蜂起,秦军出兵镇压,虽斩首无数,但盗匪仍不止息。这些盗匪之所以如此猖獗,是因为戌守漕转运作之事过于繁重,百姓赋税沉重所致。为解此困境,臣等建议暂且停止阿房宫的修建工程,并减少四边戌守转运的负担。”

这些以国为本的谋言,传到了一心沉醉于享乐的秦二世耳中,却变了味。秦二世觉得,李斯等人这是将无能引发祸国的责任,一股脑地归咎于先皇秦始皇,归咎于他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墓寝宫室的行为。

在这样的误解与偏见之下,再加上赵高别有用心地在一旁煽风点火,李斯的命运便显得无可避免。他被下狱拷打,最终在市井之中被处以腰斩之刑,全家被杀,这样的结局,又有何奇怪之处呢?

秦二世的短视与自私,使他无法听到那些真正为国为民的良言。他只关心自己的享乐与权力,对于国家的忧患与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而赵高的奸诈与狡猾,更是加速了李斯的死亡步伐。在这样的统治者与权臣之下,即使是有再大的才能与忠诚,也难以逃脱命运的悲剧。

回首那段历史,不禁让人感叹:一个国家的兴衰,不仅仅取决于臣子的忠诚与能力,更取决于君主的明智与决断。只有君主能够真正听取民意、关心民生,才能够引导国家走向繁荣与昌盛。

Copyright © 2019-2025 www.chinaamex.cn 奇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世界奇闻,天下猎奇,历史趣闻,娱乐新闻,娱乐八卦,奇闻异事,未解之谜,猎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