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忍父亲将儿子做成美味 只为讨好自己的主子
在封建专制时代,皇权至上,君主的意志拥有绝对的权威,那些奸佞小人往往会竭尽全力去迎合君主的喜好,甚至不惜做出令人发指的事情。
齐国后宫之中,宠妾长卫姬因病卧床不起,齐桓公焦急万分,厨神易牙便借此机会大献殷勤。他精心烹制各种美食,成功让长卫姬恢复了食欲和生机。在这背后,易牙与长卫姬的关系也逐渐变得暧昧不明。
随着长卫姬的康复,齐桓公心中的大石也落了地。长卫姬感激之余,对易牙赞不绝口,并向他推荐给齐桓公做御膳。一日,齐桓公戏言世间生灵都吃过,只未尝试过人肉滋味。这本是一句玩笑话,却不料被易牙铭记在心。
夜深人静,易牙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齐桓公的话在他心中反复回荡。这时,他的亲生儿子的笑声让他心生一计。他眼中闪着绿光,取出短刀,对自己的儿子下了手。他剥皮、开膛、剔骨、冲洗,准备将儿子的肉献给齐桓公。
第二天,易牙将一盘鲜美的人肉端到齐桓公面前。齐桓公闻到香味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当得知这是人肉时,他不禁震惊,询问肉的来源。易牙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他的亲生儿子的肉。齐桓公更加震惊,询问易牙为何如此狠心杀害自己的儿子。易牙回答,君主未尝过人肉滋味,他作为臣子感到不安,因此杀了儿子来献给君主,表达他的忠诚。说到“忠诚”二字时,他语气坚定,毫无悔意。
这个故事发生在阴森可怖的夜晚,狂风肆虐,树木摇曳,仿佛在为这场灭绝人性的悲剧哭泣。易牙为了博取君主的欢心,不惜牺牲自己的骨肉至亲,其手段残忍无情,令人发指。而齐桓公在享受美食的也不得不面对易牙的忠诚与道德的冲突,这场悲剧无疑是对人性的严峻考验。“你儿子几岁了?”这句话引起了齐桓公的好奇。
“我那幼子,刚刚三岁。”回答的语气中透露出微妙的情感。
齐桓公听到这话,心中一阵波澜。他的眉头紧锁,仿佛眼前浮现出了令人心悸的画面:一个无辜的小生命被杀,那种惨烈无比的场景令人心碎。那撕心裂肺的呼喊,如同刀割一般刺痛他的耳朵。他闭上眼睛,挥手示意,让易牙离开。易牙退出后,齐桓公独自陷入沉思。
他心里如翻江倒海一般,对于易牙烹子的行为,他感到十分震惊和恶心。内心深处也有一丝感动。易牙为了他,竟然能狠心杀死自己的孩子。这是何等深沉的忠诚!但忠诚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其他动机?他对此心存疑虑。心中的感动占了上风,他决定对易牙倍加恩宠。
历史却给齐桓公上了一堂残酷的课。那位曾经烹子以示忠诚的易牙,竟然在后来与竖刁、开方等人合谋,趁齐桓公病重之际发动宫廷政变,残酷地将齐桓公置于死地。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真实的历史。一个能够狠心杀死自己孩子的人,他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常人的想象和理解。这样的奸诈小人,又怎能期望他忠君爱民呢?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也是对齐桓公的一次警示。对于人性的复杂和深邃,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和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