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有什么名胜古迹?京族最美的地方在哪
在岁月的长河中,石条房作为时代的产物,见证了人们起居条件的巨大变迁。从五十年代起,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淡褐色的石条瓦房逐渐在各地崭露头角,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石条房矗立在大地上,宛如一座座独立的城堡。每座城堡都是由长方形石条砌成,石条约长0.75米,宽0.25米,高0.2米,给人一种沉稳而坚固的感觉。走进屋内,你会发现左、中、右三个单间被条石或竹片木棉之类巧妙地分隔开来。过道自左至右贯穿全屋,宽敞而明亮。
家私杂物、工具等都被井然有序地放置在过道的墙脚边。正中的一间是“正厅”,俗称“堂屋”,是祭神、待客、吃饭、饮茶、谈天的场所,可谓一举两得,兼具客厅的功能。左、右两侧则是卧室或厨房。如果家中子女尚未成家,则左右两侧都作为卧室,厨房则依附在山墙脚边。
考虑到照顾老人的便利,子女通常居住在接近厨房的隔间,而远离厨房的隔间则由长辈居住。由于地处海边,风沙频繁,为了应对这样的自然环境,京家人还会在屋顶脊及瓦行之间压置石块或砖头,以确保房屋的稳固。
这种以石条作墙、独立成座、屋顶以砖石相压的居家建筑,构成了京族地区独特的建房民俗特色。
当我们来到京族三岛——万尾、巫头、山心三岛,总面积2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3万京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这块宝地位于广西防城市,面临南海的北部湾,背倚十万大山,与越南仅一水之隔。其中巫头、万尾二岛与越南近在咫尺,人们甚至可以涉水而过。
京族三岛的地形独特,呈现出“品”字形格局。这里不仅是民族风光旅游胜地,还有独特的京族服饰和节日文化。每逢节日,男女老少都会穿着盛装,聚集在哈亭,弹起独弦琴,跳起竹杠舞,举行“唱哈”活动,祈愿生产丰收,人畜兴旺。
至于京族人的住所,虽然曾经寄身于荒滩乱林之中,住房粗陋不堪,但现在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早年的栏栅屋仍然让人记忆犹新。墙壁以木条、竹片编织,有的再糊上一层泥巴,屋顶则盖以茅草、树枝叶或稻草。为了防止风吹塌,屋顶还压以砖块或石块。
如今,虽然京族人的住房条件已经逐渐现代化,但是栏栅屋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仍然被保留下来。它见证了京族人的艰辛历程,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种带有百越“干阑”式古建筑文化的栏栅屋,因陋就简,在“地板”上生活,“地板”下则是家禽的栖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