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泰坦尼克号禁播的故事:你绝对不知道这些
在1912年4月14日那个灾难之夜,泰坦尼克号上演了一出真实而感人的生死离别。在这场悲剧中,共有705人得以幸存,而1502人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查尔斯·莱特勒,那年38岁,作为泰坦尼克号的二副,他从冰冷的海水中被救起,成为生还者中职位最高的人。他的回忆录为我们详细叙述了沉船灾难的经过。
莱特勒在回忆录中写道,面对灾难,船长命令先让妇女和儿童上救生艇。许多乘客面对这一决定显得异常平静,一些人甚至拒绝与亲人分离。其中一对夫妇的情景让他终身难忘。当第一艘救生艇下水时,他询问一位斯特劳姓氏的女士是否愿意一同前往救生艇,但女士坚决地拒绝了,她选择留在船上与丈夫在一起。莱特勒回忆道:“那一夜我永远无法忘记!只要我还活着。”
当船尾开始沉入水下,莱特勒听到人们彼此呼喊的是“我爱你”。在这一刻,爱的伟大被诠释得淋漓尽致。例如亚斯特四世,当时的世界首富,把唯一的逃生机会让给了一个三等舱的爱尔兰妇女。他和他的狗留在甲板上,点燃一根雪茄烟,呼喊着对划走的小艇表达他的爱。几天后,人们在北大西洋的黎明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银行大亨古根海姆选择穿上最华丽的晚礼服,以绅士的方式体面地面对死亡。他留下的纸条表明他不希望自己的逃生导致任何女性留在甲板上。其他富翁如阿斯德、斯特德、巴特等都把救生艇的位置让给了身无分文的农家妇女。这些富豪的选择彰显出他们视人格尊严高于生命的价值观。
在这场灾难中,还有无数普通人与他们的亲人展现了无私的爱。一名叫那瓦特列的法国商人将孩子托付给妇女照顾,自己却拒绝上船。丽德帕丝夫妇在生死关头紧紧相拥不愿分离,丈夫为了妻子能够逃生而狠心将她打昏。在瑞士洛桑的幸存者聚会上,史密斯夫人深情回忆了一位无名母亲的伟大牺牲。当时由于超载,她无法坐上救生艇,但一位女士主动让座并把她推上了救生艇。这位伟大的母亲没有留下名字,但后人竖起了无名母亲纪念碑来纪念她。
泰坦尼克号上的高级职员大多战死在自己的岗位上,除指挥救生的二副莱特勒幸存外。他们面对生死考验时展现出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凌晨时分电报员约翰·菲利普在接到弃船命令后仍坚守岗位不断发送求救信号直至最后一刻。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如细野正文他受到日本社会的公开指责并在忏悔与羞耻中度过余生。
在泰坦尼克号纪念集会上白星轮船公司表示没有所谓的海上规则要求男人们做出那么大的牺牲他们的行为更多地源于对弱者的关照和个人的选择。《永不沉没》的作者丹尼·阿兰巴特勒感叹他们因为生来就被教育的责任比其他更重要在面对生死时仍然选择坚守彼此的手不离不弃即使面对生命中的任何磨难也是如此。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平等的真爱超越了生与死的界限成为永恒不变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