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的著作《孙膑兵法》 孙膑的主要思想
孙膑——春秋战国的军事巨匠与理论大师
孙膑,这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与理论家,被尊称为兵圣孙子的后代,其所著的《孙膑兵法》流传至今。这部兵书在汉朝班固的《汉书》中被记载,称为《齐孙子》。《孙膑兵法》的传世并非一帆风顺。在《隋书》之后的史书中,关于这部兵书的著录均未有记载,推测可能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但幸运的是,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了《孙膑兵法》的竹简,使这部古老的兵法得以重见天日。
经过考古学家的努力,这些残缺的竹简被部分恢复。1975年,文物出版社以这些竹简为蓝本,出版了简本的《孙膑兵法》。上下两部分的十五篇中,主要记录了孙膑所经历的战争历史,以及他对军事理论的思想阐述。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孙膑的军事主张,其思想具有极高的现实参考意义。
整个孙膑的军事思想都在《孙膑兵法》中得以体现。他继承的是当时主流的道家战争观,将战争分为正义、自卫、侵略等不同类型。孙膑认为,战争虽然伴随着杀戮,但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其存在是合理的。前提是必须有正义的动机,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取得胜利。而且,战争应该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发动,过程中需要保持低调谦虚,尽量避免战争对百姓的伤害。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与理论家,孙膑的主要军事思想及战争思考都集中在其著作《孙膑兵法》中。这部兵书在史书中有收录,被称为《齐孙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孙膑兵法》是由文物出版社根据1972年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进行考证整理而成的简行本。尽管由于年代久远,有些竹简已经残缺不全,但这部兵法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关于孙膑生平经历的战争实例及其军事观点。
从《孙膑兵法》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孙膑对战争的思考。他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继承了春秋时代道家的战争观念。他认为万物发展都要遵循天道,战争是人为发动的杀戮武器。兵者,凶器也。他将兵者分为五种类型,并强调只有在正义的前提下发动的战争才能取得胜利。国家统治者应对战争怀有敬畏之心,出师必须有名,以服务于天下为宗旨。
孙膑是春秋战国末期的杰出军事家。他师从鬼谷子先生,潜心学习兵法。他的生平参与的战役以及对军事战争的思考都记载在《孙膑兵法》中。他心胸坦荡,低调谦虚。即使在遭受同门师兄庞涓的陷害、身体残疾、身陷牢笼的绝望境遇下,他仍逃出生天,展现出一个军事家的坚韧与毅力。他的才能与智慧使他得到了齐威王的重用,并在战争中大放异彩,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