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济是什么下场?奉命杀死皇帝,却反被当成替
今天,奇秘网带来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让我们共同历史中一位命运多舛的人物——成济。
当我们提及历史上死得冤枉的人时,许多名字如泉水般涌现。今天,我们要深入认识的,是其中一位后期将领——成济。他的故事充满了曲折与冤屈。
成济,一个名字在历史的洪流中曾响亮地响起。他是曹魏后期的一位将领,命运却使他沦为了一场权力斗争的棋子。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下,曹魏的军政大权逐渐落入司马氏手中。魏帝曹髦,一个心怀壮志的君主,不甘被司马昭控制,毅然决定发起讨伐。命运似乎并未站在他的一边。
在讨伐行动的前夕,告密者已将消息透露给司马昭。得知消息后,司马昭迅速部署,命令护军贾充带领成济等人前往相府戒备。
曹髦的讨伐行动虽然勇敢,但人数稀少,这无疑是一场冒险。他仍抱着坚定的决心冲向司马昭的相府。
当贾充与成济赶到相府时,曹髦的士兵已包围了相府。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冲击,成济陷入了困境。在贾充的指示下,成济参与了对抗曹髦的行动。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武将,成济很快便与曹髦的士兵交战,并最终用长矛将其刺死。
司马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心情复杂。他迅速赶到现场,抱着曹髦的尸体痛哭。这场弑君事件在魏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为了平息众怒,外界要求严惩弑君的凶手。司马昭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将责任归咎于成济。成济成为了这场权力斗争的替罪羊,最终被杀,并牵连到了他的家人。
与成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经。他在曹髦讨伐司马昭时选择了沉默,因此被司马昭处死。历史对两人的评价却截然不同。
近代历史学家蔡东潘曾作诗评价此事:王经报主甘从死,成济弑君亦受诛;等是身家遭绝灭,流芳遗臭两悬殊。
成济作为一个恪尽职守的军人,被当作棋子使用,最终成了替罪羊,连累了自己的亲人,更因弑君之罪遗臭万年。他的故事让我们深思历史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
在这个充满曲折与冤屈的故事中,我们不禁为成济的命运感到惋惜。他的遭遇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反思历史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