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从哲与明末三大案有什么关系?惠世扬为什么
泰昌朝时期,字中涵,发生了一件震撼朝廷的大事。奇秘网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历史。
泰昌元年九月十一日,刚刚登基不久的天子收到了一封奏疏。奏疏的作者是工科右给事中的惠世扬。他的文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内容直指内阁首辅方从哲的十大罪状。每一条罪状都让人触目惊心,可谓咬牙切齿。
方从哲独相七年,妨贤病国,这是他的第一条罪状。他骄蹇无礼,失误哭临;梃击青宫事件,庇护奸党;恣行胸臆,破坏丝纶;纵子,蔑视宪典;阻抑言官,蔽壅耳目;陷城失律,宽议抚臣;马上催战,覆没全师;徇私罔上,鼎铉贻羞;代营榷税,蠹国殃民。每一项罪责都让人对方从哲痛恨不已。
那么,为什么惠世扬如此痛恨方从哲呢?这还要从方从哲本人说起。
方从哲在万历十一年入阁,并于万历四十二年接替成为内阁首辅。在他担任首辅期间,正是天灾人祸交织、内忧外患交替的多事之秋。内部党争不断、内耗严重,外部又恰逢女真崛起,丧城失地。
在明末的党争中,各党派借三大案彼此攻击。所谓三大案,是指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其中,梃击案中,一男子手持枣木棒闯入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刺杀太子未遂;红丸案中,新帝朱常洛因服用所谓的仙药红丸而一命呜呼;移宫案中,李选侍控制了乾清宫和太子朱由校,欲争当皇以把持朝政。这些事件使得朝廷动荡不安。
方从哲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还犯下了许多错误。例如重用杨镐、引进李可灼等决策失误导致明朝在与后金的战斗中遭遇萨尔浒之败。这些失误使得方从哲成为众矢之的,言官纷纷弹劾他。尽管他辞职了事以逃避责任,但人们对他的指责并未停止。
然而平心而论方从哲在面对明末错综复杂的政局时也呕心沥血了尽管力有不逮但如果说明之亡神宗实基之而从哲其罪首也的指责过于偏颇了。毕竟在那个时候作为内阁首辅的方从哲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困难他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的政治局面和危机。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他一个人而忽略了他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