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中对杨坚的评价是怎样的?杨坚有哪些轶事
隋朝的创始人杨坚,作为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世孙,其父亲杨忠是军事贵族出身,开国功臣,在位共二十四年。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奇秘网者深入了解这位传奇人物。
史书对杨坚的评价极高。一位史书记载:“高祖杨坚,外表奇特,才能异禀,他深沉而富有韬略,了解他的人很少。他因受人之托而成为孤儿之父,与能臣讨论国事,虽未得到当时人的认可,但作为周朝的旧臣,他心怀愤惋。面对王谦在巴蜀的抵抗和尉迥在东齐的强势,他迅速战胜,这不仅靠人的智谋,也是天命的支持。他顺应机会,迁周朝之鼎,统一四方。他在南方的船队远行,金陵失守;北方的骑兵北指,单于投降。他的功绩堪比晋武帝平定吴会或汉宣帝消灭叛乱。七德广布,天下太平。他以身作则,节俭、减轻赋税,使得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他在晚年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缺乏宽容和仁慈的品质。”
杨坚的英勇事迹也被广为传颂。在他还没袭杨忠爵位时,北周权臣欲拉拢他作为心腹。然而杨忠提醒儿子:“两姑之间难为妇”,意指忠诚于皇帝,不可在皇帝和权臣之间徘徊。因此杨坚拒绝了宇文护的要求。不久后宇文护及其党羽被北周武帝诛灭,杨氏得以保持荣华富贵。
杨坚不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更是一个深爱妻子的男人。他与文献皇后四十余年的真挚爱情历经千年仍感人心魄。《剑桥中国隋唐史》评价他们的夫妻关系可能是历史上最为深厚的之一。一个后妃在君主执政期间有如此强烈和持续的影响实属罕见。
当杨坚还是一名普通男子时,他曾努力保护年仅14岁的独孤伽罗——一个因政治斗争而失去父母庇护的贵族少女。他们誓言永不分离并共同度过人生的风雨。杨坚当上皇帝后依然对独孤皇后怀有深深的爱意并始终不渝地守护她。尽管皇后有时表现出小心眼和小性子但杨坚从未有过怨言反而更加珍惜和呵护她。他们共同制定了后宫制度体现了他们对彼此的深深爱意和尊重。然而当独孤皇后去世后杨坚悲痛欲绝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之中甚至试图通过寻找新的伴侣来填补心灵的空虚但最终未能如愿这更加凸显了他对独孤皇后的深情厚意和无尽思念。尽管如此晚年失去爱妻的隋文帝依然深陷悲痛无法自拔其深情厚意让人感动不已。杨坚,这位在晚年遭遇孤独寂寥的帝王,在他六十二岁的寒冬,亲自奔波数百里,将心爱的皇后送往陵园安葬。他不仅一反节俭常态,修建了一座宏伟壮观的禅定寺,供奉佛牙舍利以祈求亡妻的冥福,甚至认为这一举动堪比南征北战、平定寇乱的伟大功勋。他对亡妻的深情厚意,无疑是他孤独帝王生涯中的一抹亮色。
在失去皇后的痛苦中,杨坚无法从陈、蔡贵人等青春美人的陪伴中找到慰藉。尽管他试图在她们身上寻找遗忘痛苦的方式,但他对逝去皇后的思念始终无法消解。他甚至在内心深处对曾经对爱妻造成的伤害感到隐隐的愧疚。仅仅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杨坚便病倒在床,临终前,他对皇太子和负责山陵的官员表达了自己的遗愿:希望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办理丧事,同时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期盼着来世能够再次与心爱的皇后相聚。
仁寿四年十月,杨坚与独孤皇后终于在太陵合葬,这对历经风雨的夫妻终于在千年之后得以相守。他们的故事,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杨坚的相貌奇异,让人惊叹。《隋书》中详细记载了他的相貌特征:额头突出并直达头顶,下颌很长且突出,目光犀利有神,掌纹形似“王”字,上身长下身短。在古代相术眼中,这样的相貌是帝王的象征。尤其是他的额头,被视为“龙颜”的标志,象征着其贵无比的地位。而现代人却可能觉得这样的相貌奇丑无比。然而在古代社会,这种长相却是尊贵无比的象征。杨坚的泰陵位于咸阳城外的三畤原上,其陵园规模宏大且充满神秘色彩。遗址周围有呈长方形的城垣,陵园四面各有一门并环绕围沟。封土南侧有两条墓道,中间是覆盖墓道的倒凸字形基础部分。整个陵园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氛围。
杨坚是一位深情且充满传奇色彩的帝王。他的故事和相貌都让人惊叹不已。他的泰陵也是一处充满历史气息和神秘色彩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