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工作原理
介绍可控硅工作原理:从单向到双向的深入解析
对于许多小伙伴来说,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可能是一个神秘的领域。今天,让我们跟随趣谈网小编的脚步,一起揭开这个科技奥秘的面纱。
可控硅,也称晶闸管,是一种可控整流电子元件。它分为单向可控硅和双向可控硅两种类型。
一、单向可控硅(晶闸管)的结构原理
单向可控硅是一种具有单向导电性的半导体器件。在外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它可以从关断状态变为导通状态。一旦导通,外部信号就无法使其关断,只能通过去除负载或降低其两端电压来实现关断。单向可控硅的结构是由三个PN结PNPN组成的四层三端半导体器件。与二极管相比,它在正向导通时受到控制极电流的控制;与三极管相比,它的差异在于控制极电流没有放大作用。
二、双向可控硅(晶闸管)的结构原理
双向可控硅具有两个方向轮流导通、关断的特性。实质上,它是两个反并联的单向可控硅。它是由NPNPN五层半导体形成四个PN结构成,有三个电极的半导体器件。由于其主电极的构造是对称的,所以它的电极不像单向可控硅那样分别叫阳极和阴极,而是根据控制极的位置来命名。双向可控硅的主要缺点是承受电压上升率的能力较低,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它主要用于交流控制电路,如温度控制、灯光控制等。
以硅单晶为基本材料的P1N1P2N2四层三端器件,始于1957年。因其特性类似于真空闸流管,被国际通称为硅晶体闸流管,简称晶闸管T。晶闸管在静止整流方面的应用,使其又被称为硅可控整流元件,简称为可控硅SCR。
可控硅的性能独特,不仅具有单向导电性,更具备可贵的可控性。它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尽管它以毫安级的电流进行控制,却能够驱动大功率的机电设备。如果超出其功率范围,因其开关损耗显著增加,允许通过的平均电流会相应降低。需要降级使用。
可控硅的优点众多,例如以小功率控制大功率的能力,功率放大倍数高达几十万倍;快速响应,在微秒级内开通、关断;无触点运行,无火花、无噪音;效率高,成本低等。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静态及动态的过载能力较差,容易受干扰而误导通。
从外形上看,可控硅主要有螺栓形、平板形和平底形等。不管外形如何,它们的管芯都是由P型硅和N型硅组成的四层P1N1P2N2结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了解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知识。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疑问,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分享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