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的三板斧只是传说:真实武器是马槊

灵异恐怖 2025-09-02 02:18www.chinaamex.cn奇缘网

程咬金的“三板斧”传奇:历史的演绎与小说的虚构之间的博弈

程咬金,这个在《说唐》、《隋唐演义》等演义小说中赫赫有名的人物,被无数人津津乐道。他的三斧定瓦岗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以至于“程咬金三板斧”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俗语,用来比喻起初只要声势大、用招绝,就会效果好。历史的真相总是隐藏在演义的烟雾之下,许多情节都是虚构或夸张的。

程咬金(593-665),是唐朝的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从演义中说他活了一百多岁看,其中就有很多臆造之嫌。真实的程咬金打仗时究竟使用的是什么兵器,只能从新旧《唐书》中寻找答案。据《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程咬金善用马槊,而非斧头。马槊是古代的一种重兵器,由矛和棒演变而来,多为大力士所使用。其主要技法有劈、盖、截等。

那么,演义小说的作者为什么非让使用马槊的程咬金使用斧子呢?这与小说作者刻划人物特点的意图和需要分不开。为了突出人物个性,不仅要注重内在的气质,还要注意外部的形象。程咬金在小说中是一个性格直爽、粗中有细、好惹事端、占山为王的混世魔王形象,要突出这样的人物特点,必须让他手中的兵器相响应。马槊显得温柔,只有斧子才能衬托出程咬金粗犷豪放的形象。在古代十八般兵器中,槊和斧虽然同属重兵器,但斧子更重更大更具杀伤力,舞动时更有劈山开岭的威武雄姿。古代演义小说的作者把程咬金手中的蛇矛换成斧子,更能表现他粗暴骁勇的形象,也更易被广大民众所接受。这种颠覆式的改编不仅让读者对历史人物产生了新的认知,也使得这些演义小说更具吸引力。但实际上这种虚构着实忽悠了不少人。因为人们记住程咬金的还是斧头而不是马槊这也再次证明了演义小说的发展史有时也是一部对民间大众的忽悠史。毕竟历史总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演绎小说作者的再创作从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戏剧性和想象空间从而产生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版本和历史解读这也正是演义小说的魅力所在让人回味无穷。此外我们也看到在面对一些挑衅和挑衅行为时应坚决予以回击捍卫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如同明朝永乐皇帝对付敢于挑起事端的越南王一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决心让那些试图挑战底线的人望而却步。历史总是充满了故事和教训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京城传来消息,朱棣闻讯勃然大怒,对越南宣战。他任命靖难名将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统领大军三十万,挥师南下。此战阵容豪华,包括靖难功臣张辅、沐晟、李彬等英勇将领。然而出师不利,主帅朱能不幸阵亡。

张辅临危受命,接替主帅之位。他智勇双全,从广西凭祥出发,突破重重关卡,直逼越南京城。张辅宣布黎季犛的二十大罪状,击败敌军伏兵,造浮桥渡过昌江,前锋直抵富良江北。与此沐晟和李彬率领的西路军从云南蒙自出发,一路攻克猛烈关和棚华关,夜渡洮江,与张辅军会合。

越南京城依托四江为天险屏障,黎季犛发动民夫在江南北设立九百里栅栏,加强防守。然而张辅早有预料,他制造大船,准备进攻。朱棣命令张辅必须在明年春天之前击败敌军。张辅接到命令后,迅速击败驻扎在嘉林江的越南军队,与沐晟合军进攻多邦城。

战斗中,越南军队释放大象助战。张辅早有对策,他用画着狮子的布裹着马骑进击,再辅以神机营火器,的象军被惊扰,自乱阵脚。明军趁胜追击,焚毁九百里栅栏,斩杀两个元帅,俘虏无数。

随后,张辅率领大军进攻越南东京,黎季犛逃往西京。张辅派陈旭和李彬进攻西京,黎季犛焚烧宫殿仓库,流亡海上。附近州郡纷纷投降。接下来,张辅的目标是抓捕罪首黎季犛。他在盘滩江击败胡朝将军胡杜,获得船只,追击黎季犛至木丸江上,将其击败。黎季犛逃入富良江,张辅与沐晟夹岸迎战,斩首数万。黎季犛在入海口被明朝军队擒获,他的儿子国王黎苍及文武百官也被抓获,被送到北京斩首。

明朝大获全胜,永乐皇帝朱棣欣喜若狂,加封张辅为英国公。由于上千人向明朝请愿,希望成为明朝的一个郡,朱棣同意改为交阯,设置布政使司。这场战争彰显了明朝的威严,让那些主动挑衅的人明白和平的珍贵。不打仗就不会长教训。

上一篇:盘点台湾10大灵异死亡公路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chinaamex.cn 奇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世界奇闻,天下猎奇,历史趣闻,娱乐新闻,娱乐八卦,奇闻异事,未解之谜,猎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