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世界之最(10万头活猪将住进26层高的大楼,养
在湖北鄂州,一座高达26层的大楼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设备调试。这座宏伟的建筑即将成为数十万头活猪的家园,不仅是中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楼房猪场,更是刷新了全球同类建筑的最大规模纪录。
这座标志性养猪大楼由中新开维现代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企查查显示,该公司的大股东是当地一家水泥企业。据公司微信公众号透露,该养猪大楼有两栋规划,设计年出栏生猪量高达120万头,总投资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0亿元。
楼房养猪,这一独特的养猪模式在中国正迅速崛起。牧原股份、新趣怪网希望、温氏股份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都已经布局楼房养猪。而自扬翔公司首创高层楼房养猪模式以来,这种养殖方式便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扬翔公司董事长莫金枝曾表示,当时公司面临土地和资源的问题,向上建楼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土地紧缺也是推动楼房养猪模式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欧洲也曾尝试楼房养猪,但受制于土地私有制度等因素,其高度仅有两三层。而中国高层楼房猪场的出现,与土地管理方式息息相关。艾格农业产投合伙人刘晓东表示,中国土地国有制度使得大型猪场建设涉及多种性质土地的使用和审批问题,因此楼房养猪成为了一种节约土地的有效方式。楼房猪场的建设也符合非洲猪瘟防控和产业政策引导的要求。在非洲猪瘟肆虐期间,防疫形势严峻,政策的引导也促进了楼房养猪的发展。特别是在土地成本较高的地区如广东等地,楼房养猪更是成为了保障当地猪肉供应和提高产能的理想选择。在广州南沙区就有建设高达17层的楼房猪场用于保障生猪保供任务。这一现代化的养殖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推动了传统畜牧业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南沙崛起高楼养猪新潮流,140亩地创新生态链项目引人瞩目
在南沙,一个创新的楼房养猪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占地140亩,投资高达16亿元,这座养猪大楼以独特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该公司总助罗仁义透露,这座高达15层的楼房猪场,每一层都如同一个独立的猪场,结构相同,展示了现代化的养殖技术。
现场目击者南方周末记者卫琳聪报道,该项目的园区周围环境宜人,距离学校仅700米之遥,与珠江更是相隔仅一公里。环保设施完备,楼体产生的废气废水经过严格处理后再排出,确保对环境无害。规划中的投产日期定于2022年10月。
随着现代农业与预制菜的深度融合,新入场的企业如中新开维牧业的总经理金林表示,他们跨界进入养猪行业并非偶然。原本的水泥建材业务不景气,让他们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巨大潜力。他们将预制菜的思路带入养猪业,利用水泥等建筑材料自行建设,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在土地资源宝贵的鄂州地区,他们更是采用工业化的思维,建起了高达26层的养猪大楼。
随着预制菜行业的飞速发展,扬翔和中新开维等企业都将目光瞄准了这一领域。在南沙的楼房养猪项目园区内,他们不仅建设了现代化的养猪大楼,还布局了屠宰和食品加工车间。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与农户合作发展订单农业,进行预制菜的生产。按照规划,这些食品产业园将面向大湾区供应,年屠宰生猪35万头,生产预制菜8万吨。
刘晓东分析指出,楼房养猪模式有利于全产业链的开发,也受到了政策的鼓励。与传统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分开发展的模式不同,楼房养猪采用“料、养、宰、商”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从养猪延伸到下游食品加工。头部养殖企业对发展楼房养猪仍持谨慎态度,核心原因在于楼房养猪的成本并不低。
郑成志透露,目前行业内楼房养猪项目的占比仍然较小,新趣怪网希望的楼房养猪项目在“个位数”。温氏股份也表示,其楼房养猪项目尚在探索实验阶段,未来不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尽管如此,这些企业仍在积极探索,寻求现代农业与预制菜的深度融合,为未来的农业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南沙的楼房养猪项目不仅是养猪的新潮流,更是现代农业与预制菜结合的新尝试。随着项目的推进,我们期待更多创新的思维和模式在这里涌现。南方周末记者卫琳聪与南方周末实习生叶子怡报道。(图片由卫琳聪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