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刺杀恩人恩铭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于库里·恩铭:清朝的新政先驱与不幸的遇刺者
于库里·恩铭,这位清朝中主张新政的要员,以其对教育和改革的执着追求,在史册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位进步官员竟被自己栽培的人所杀害,其遭遇可谓死不瞑目。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于库里·恩铭的人生世界。
于库里·恩铭,满洲人氏,通过考中举人和捐资成为县官,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一路高升至安徽巡抚。与其他守旧官员不同,他积极主张新政和教育改革。到安徽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便致力于兴办学堂、整改教育模式,对安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倾尽全力推动学制的变革,小到学堂一年的具体经费,他都一一筹划。他还曾上奏朝廷,强调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缺乏优秀教师的现状。尽管身为清末官员,但他对安徽教育的贡献却不可磨灭。
这位有识之士的命运却颇为悲惨。于库里·恩铭被革命党人徐锡麟所刺杀。尽管恩铭对徐锡麟有知遇之恩,但在革命的旗帜下,徐锡麟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反清的枪。当有人提醒恩铭注意革命党的威胁时,他却摆手表示不信,甚至对徐锡麟的带队能力大加赞赏。
徐锡麟起义的那天,尽管后方的支援力量未能及时到位,起义仓促发起,但如果恩铭对徐锡麟稍有防备之心,或许悲剧便不会发生。恩铭的意外身亡让革命党人实现了推翻清的决心。他的死也让许多清朝官员从梦中惊醒,意识到他们的“大官梦”该结束了。
接下来让我们再聊聊徐锡麟刺杀恩铭的故事。作为一位革命份子,徐锡麟抱定为民族大业舍身取义之决心,以流血不流泪的精神致力于推翻清。恩铭作为清朝的大官,虽然不像其他守旧派那样顽固不化,但他的存在却是徐锡麟眼中的目标。徐锡麟要杀他,是为了告诉世人革命友人推翻清的决心。
尽管恩铭对徐锡麟有恩,但在革命的召唤下,徐锡麟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枪。当恩铭得知徐锡麟的时,一切已无法挽回。徐锡麟利用巡警毕业典礼的机会发动起义,尽管他有眼疾,但连续射击之后仍无法确定恩铭的生死。起义很快被清军镇压,徐锡麟面临枪决的命运。
在临死前,徐锡麟最关心的仍是恩铭的生死。当被告知恩铭已死时,他大笑表示死而无憾。面对枪决前冷漠的表情,他的回答让人肃然起敬:“孙文算什么?我为何要听他而去?”可见他是为革命而非个人恩怨。
于库里·恩铭与徐锡麟的故事是清末期的一个悲壮篇章,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恩铭的遭遇让我们认识到改革的艰难与残酷;而徐锡麟的英勇则让我们看到了革命者的决绝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