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教授邓红兵:轻松又挣钱的专业根本不存在
先锋专访:邓红兵教授为“天坑”专业正名,倡导专业选择回归初心与热爱
近日,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邓红兵的一段文字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广泛讨论和关注。作为一位致力于高等教育的学者,邓教授针对当前社会上关于专业选择的热议,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在招生即将结束时,邓教授有感而发,写下了一封致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信。在这封信中,他强调了专业选择的真正意义,并指出家长和学生不应过分关注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资待遇,而忽视了专业本身的价值和个人的兴趣。
邓教授表示,“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他通过自己的经历,为所谓的“天坑”专业正名。他介绍,自己在进入武汉大学时,曾被调剂到环境科学专业,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投入,最终取得了成就。他认为,学习和工作没有轻松的,又轻松又挣钱的专业根本不存在。
邓教授指出,家长和学生的社会性浮躁心理以及对冷专业的误解是造成当前“天坑”专业现象的主要原因。他呼吁家长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专业选择,给孩子多一点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初心去选择专业。他也鼓励学生们不管选择什么专业都要好好学,因为所有专业都需要努力和投入。
邓教授还强调了基础学科和专业选择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我们都放弃了基础学科或所谓的“天坑”专业,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将受到影响。他认为,今天的冷门专业往往与国家未来重大的需求同频共振。他呼吁学生们在选专业时,不仅要考虑就业前景和薪资待遇,还要考虑国家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邓教授的言论得到了许多网友的点赞和支持。他们表示,邓教授的话让他们重新审视了专业选择的真正意义,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一些家长也表示,他们会更加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
在邓教授看来,专业选择的背后是热爱与责任的结合。他鼓励学生们在选专业时,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初心,然后为之努力。他认为,在热爱与责任面前,所有选择都不会被辜负。无论选择什么专业,只要用心去学,努力去做,都能取得成就。
这次关于专业选择的讨论,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高等教育不仅是教我们谋生,更是教我们创造生活。我们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专业选择,让专业选择回归初心与热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邓红兵深知,正如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院士所强调的,迈入大学校园的00后一代,承载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任。到2035年,他们将年满35岁,正值壮年;到2050年,他们将步入五十知天命之岁。这一时期的中国,无论是科技、经济还是文化的发展,都将受到他们深远的影响。他们是塑造未来的关键力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的明天。
每个专业的人才都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无论是热门的科技专业,还是相对冷门的人文社科,每一个领域的精英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齿轮。邓红兵强调,青春因奋斗而美丽,无论选择什么专业,只有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成为强国一代的杰出代表。
历史也证明,青年学子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必将得到国家的认可与重视。在国家搭建的广阔舞台上,青年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力,实现个人价值的也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7月2日,武汉大学官方微博转发了这封充满深情的《致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评论中强调,除了学业成绩,家国情怀、个人兴趣、诚实善良以及坚韧不拔的心态,才是更为重要的品质。面对热爱与责任,每一个选择都值得被尊重和珍惜。
在这封信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雷宇和通讯员吴江龙呼吁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忽视专业的冷热,而是要看到每个专业背后的价值和意义。选择自己热爱的领域,并为之奋斗,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这封充满情感和温度的信,不仅是对考生和家长的鼓励和建议,更是对青年一代的期许和鞭策。希望广大青年能够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奋发向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