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普法公开课:校外培训机构法律风险防范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袁芳法官讲解校外培训纠纷法律风险防范
尊敬的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的袁芳法官。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校外培训纠纷的法律风险防范问题。这是一项关乎教育公平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议题。随着校外培训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种纠纷也屡见不鲜。提高大家对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剖析校外培训纠纷的特点、频发原因及应对策略。
近些年,校外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其中也不乏乱象。诸如超纲教学、虚假宣传以及携款跑路等问题层出不穷。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此高度重视,重拳出击,不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因校外培训引发的民事纠纷也大量涌入法院。
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校外培训合同纠纷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受新冠疫情冲击,很多培训机构面临生源减少、现金流断裂等问题,最终选择跑路。这一趋势在2020年尤为明显。由于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校外培训机构无法迅速回笼资金,最终导致经营困难。一些机构未能将线下资源有效转化为线上教学资源,也是导致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
培训者诉请解除合同的原因较为集中,纠纷类型化程度高。例如,培训机构经营不善、擅自终止服务等问题,均可能导致培训者要求退款。培训机构承诺的培训效果未能如期实现,以及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价格变动,也是引发纠纷的常见原因。
群体性纠纷多发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很多培训机构招收学员众多,签订的合同多为格式条款,一旦起诉,往往形成串案、套案。涉案标的额也有日渐增加的趋势,涉大额培训费用案件多集中于中小学课外培训,可见家长在中小学课外辅导方面的投入意愿十分强烈。
那么,为什么校外培训纠纷频发呢?据我们分析,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是家长的过度焦虑,这是引发培训机构无序竞争的诱因之一。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往往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为孩子报名各种课外辅导。这种过度焦虑导致了培训机构之间的无序竞争,一些机构甚至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先行招揽学员。第二个原因是校外培训机构只注重前期营销而忽视教学质量,甚至利用虚假广告夸大宣传、欺诈家长。这也是造成校外培训纠纷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总结了几点法律风险防范建议:
一、确认资质。选择正规校外培训机构时,需查验其相关证照,并可通过教育部网站查询有资质的正规培训机构名单。
二、理性投资。报名培训机构时,不要一次性缴纳长时间的高额费用,并警惕销售人员的优惠推销。如有机构收取超过规定时限的培训费用,消费者可向相关部门举报、投诉。
三、在签订合培训者应仔细研读条款,对培训内容、质量承诺及退费等关键事项特别关注。签订合同后再履行付款义务,并妥善保管好培训合同及发票,以备日后维权之需。一旦发生纠纷,可及时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投诉。
提高法律意识、理性投资、审慎选择培训机构是防范校外培训纠纷的关键。希望各位听众朋友能够从中受益,共同维护良好的教育培训市场氛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