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后腿酸疼怎么办
腰腿痛,真的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问题吗?
许多人在受凉或劳累后,出现腰痛、臀部疼痛,甚至伴有大腿、小腿痛,常常第一时间就怀疑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作。这可能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实际上,真正由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疼痛的患者,远没有那么众多。
腰腿痛,真的都是椎间盘在“背锅”吗?未必。因为在临床上,许多患者虽被检查出存在腰椎间盘突出,却并未表现出任何症状。这又是为何呢?当我研读宣蜇人的《软组织外科学》后,方才明白:腰腿痛问题,更应关注软组织的劳损。
许多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手术切除椎间盘后,仍会感到腰腿疼痛。事实上,大部分的腰腿痛,其罪魁祸首应是肌筋膜。腰椎间盘,常常成了腰背肌筋膜的“替罪羊”。
那么,难道只有椎间盘突出压迫到神经才会引起下肢痛吗?肌筋膜损伤是否也会挤压神经,导致下肢麻痛不适?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人体的感觉神经穿越肌筋膜,当肌筋膜损伤、紧张、痉挛时,会产生位移,挤压到感觉神经,引发典型或非典型的神经痛、放射痛。慢性病程的患者,更是可能出现下肢麻木、疼痛、发凉等症状。
人们常说的坐骨神经痛,其成因很多是由于臀部和腿部肌筋膜的病变,如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或局部肌肉筋膜压迫了局部神经分支导致。
从中医角度看,“肾虚”会导致腰痛,那么腰痛是否代表肾脏出了问题?其实,中医所说的“肾”与西医的肾脏概念并不等同。中医认为的“肾虚”更多地是指腰背部肌肉软组织(如肌筋膜、腰大肌、腰方肌等)的疾患,如腰肌劳损、肌筋膜炎等。这些疾病可能表现为肌肉挛缩疼痛或薄弱无力。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尤其是办公室工作者,往往缺乏体育锻炼,长时间保持固定坐姿,导致慢性腰肌筋膜损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不正确的行走姿势也可能导致腰背部肌筋膜疼痛。
关于治疗,针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依据中医理论,我们要考虑疼痛部位与经脉的关系,针对膀胱经与胆经进行治疗。局部针灸可选用秩边、环跳、臀中、居髎等穴位。远端配穴则可选择两条经脉的特定穴,如飞扬、阳陵泉、委阳、昆仑等。
治疗结束后,功能康复同样关键。适当的动作如挺腹、蜻蜓点水等有助于恢复。
无论何种治疗方法,都应以养好生活习惯、改变不良姿势为前提。三分医,七分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