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魏之战,王贲领十万秦军水淹魏都大梁城
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军锋芒初露,王贲将军奉命率领十万大军南下进攻楚国北部地区,势如破竹地攻下十余座城池,以此震慑楚军。此后,秦军迅速调整战略方向,集中兵力北上。到了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军如猛虎般袭击,包围了魏国都城“大梁城”。
战争的硝烟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恩怨。如果说在六国中,秦国最欲除之而后快的国家,那无疑是魏国。秦国与魏国的仇恨可谓世仇。早在公元前419年至公元前408年,魏国就曾经攻打秦国的河西之地。当时的魏国拥有名将贤臣,如李悝、西门豹等,更是经过兵家吴起改革军队,威震中原。
在军事上,魏国曾联合韩国、赵国,西击秦军,东击齐军,南击楚军,称霸中原。魏国的野心逐渐膨胀,企图向西扩张,而吴起更是意图攻占“河西之地”作为扩张的基地。结果可想而知,吴起率领的魏武卒打得秦军节节败退。秦国的军队在河西之地上洒下了大量的鲜血,老秦人民浴血奋战,直至商鞅变法后,“河西之地”才被秦国夺回。
秦孝公启用魏人后,秦国国力大增。特别是军功与“爵位”、“户税”挂钩的制度改革,激发了秦军士兵的战斗意志。虽然吴起后来远走魏国,但魏武卒方阵依旧威震天下。在秦国大良造商鞅的率领下,秦军打破了这一神话,并夺回了“河西之地”。
尽管后来秦国车裂了商鞅,但依旧执行其制定的法规,国力日渐增强。秦惠文王得到鬼谷门徒纵横家张仪的辅佐,首创“伐交”策略,威震诸侯。对于魏国这个邻国来说,风水轮流转,一直被日渐强大的秦国狂揍。到了秦王嬴政时期,魏国已经被削弱得不堪一击。在灭了韩国和赵国后,秦国顺势攻入魏国,三晋之地只剩下魏国孤军奋战。楚国被震慑而按兵不动,秦国此时不出兵攻魏更待何时?
王贲率领的秦军十万大军突然袭入魏国境内。魏武卒虽然威风不再,但魏军坚守城池。秦军多次攻城都无法攻克,伤亡惨重。王贲见久攻无果,利用大梁城地势较低的特点,黄河与鸿沟离此不远之便,令秦军开渠引水。滔天洪水淹没大梁城三个月之久后城墙崩塌秦军这才攻入城内最终迫使魏王投降不久被杀魏国灭亡
尽管此战秦军一路凯歌但“大梁城”能在滔天洪水中坚守三个月之久展现出魏国兵卒百姓的顽强抵抗精神这也体现出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同时反映出战争对于百姓生活带来的苦难和影响即使战争结束百姓的生活也未必能够真正好转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战争背后的残酷现实并珍惜和对战争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