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夷陵之战中刘备最多损失5万人马,为什么就
在罗贯中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中,对魏蜀吴三国的兵力规模有着宏大的描绘。比如,某场战役中,蜀汉据说动员了75万大军,而东吴则调派了20多万兵力来对抗刘备。历史资料如《》记载,在关键的夷陵之战中,无论是蜀汉还是东吴,他们的兵力都大约在5万人左右。这意味着,刘备在此战中的损失,最多不过是5万兵马。
尽管对于蜀汉来说,这样的损失无疑是沉重的,但经过数十年的恢复,他们应该能够逐渐克服这一困境。蜀汉始终在三国中显得相对弱小,这是为什么呢?
夷陵之战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将重任交给了诸葛亮。但已经元气大伤的蜀汉,面对强大的曹魏,始终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公元263年,邓艾兵临成都,蜀汉成为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
那么,夷陵之战中蜀汉的损失5万兵马,为何之后一蹶不振呢?这主要是因为夷陵之战的失败,使得蜀汉彻底失去了荆州。荆州的失守,意味着诸葛亮《隆中对》中的“跨有荆、益”的战略无法实现。
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势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诸葛亮看来,要想成功北伐中原、恢复汉室,必须拥有荆州和益州这两个州作为基础。这样,当天下有变,如魏国内乱时,荆州出兵攻宛城、洛阳,益州之兵则攻关中,两路合力才有可能击败强大的曹魏。但失去荆州后,蜀汉的北伐之路几乎被堵死。
不仅如此,荆州对蜀汉的意义远不止于北伐的跳板和平台。在三国末年,因战争影响,很多州郡人口大幅减少,农业、商业受损。但荆州因治理得当,人口众多、商业繁荣,成为各诸侯争夺的焦点。失去荆州后,蜀汉的人口和兵力都难以得到补充。
虽然夷陵之战中蜀汉的损失最多只是5万兵马,但因为失去了荆州,这些损失难以迅速补充。失去的还有关羽、等文臣武将,以及来自荆州地区的人才。诸葛亮的北伐不仅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也是孤掌难鸣。许多蜀汉的文臣武将,如、、、、、、等人,都来自荆州地区。失去荆州后,蜀汉再也无法从那里获取人才的补充。
夷陵之战后,蜀汉整体进入下滑阶段,甚至可以说是一蹶不振。如果不是诸葛亮等人的坚持和努力,蜀汉可能早在公元前263年前就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