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悦龙台M6室内考古的新发现

世界之最 2025-08-30 10:44www.chinaamex.cn奇缘网

悦龙台墓地,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街道办店坡社区西侧,这里西临东中环路,北临西太堡街,距离晋阳古城约20公里。为了配合当地的基本建设,考古队在2017年7月至12月期间,对该建设项目施工区域进行了勘探和抢救性发掘。

在这次发掘中,共找到了29座汉、明清时期的墓葬,其中汉墓有11座。最为重要的发现是一座编号为M6的墓葬。这座墓葬由墓道、过洞和墓室组成,整体方向为270度。斜坡墓道长11米、宽1.5米、深6.9米,墓道内出土了土豆形铜灯和半两铜钱。过洞和墓室的大小分别为长1米、宽1.5米和长5.5米、宽2.6米。由于墓葬的椁木保存完好,且邻近中字型汉墓东山古墓,经过专家论证,决定采用套箱搬迁的方式,将这座墓葬整体移至室内继续发掘。

搬迁工作完成后,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院、太原市博物馆以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2018年1月至9月期间在太原市博物馆对M6进行了室内考古。这是山西省首次将大型墓葬整体搬迁至室内进行发掘和文物保护。

在M6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最为重要的有铜镜、漆案、玉印、漆耳杯等。铜镜共两枚,其中一枚裂成七块,直径达十六厘米以上,圆形钮座,展现出古代工艺之精湛;漆案呈正方形,边长近半米,表面装饰着云气纹和龙纹,寓意吉祥;玉印完整无缺,呈方形覆斗纽状;漆耳杯则展示了精美的纹饰和工艺;除此之外还有席镇、鎏金铜枘以及铜行灯等珍贵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和文化的传承。

此次发掘不仅揭示了古代墓葬的形制和结构特征,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工艺水平以及葬俗葬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这些文物的出土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这次发掘也是山西省考古工作的一次重要突破和创新尝试,为今后的考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珠宝点缀的漆纚冠与花丝金饰件

在悦龙台M6墓葬的发掘中,我们见证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球面上等距焊接的四组立体心形装饰,如同心跳的律动,展示了古人的审美追求。两股金丝绞扭成股,象征着永恒与坚韧。而内部镶嵌的宝石,更是璀璨夺目,每两组心形装饰间,都有三角状的四粒小金珠作为点缀,这一切都被置于漆纚冠上,彰显其尊贵地位。

除了这些璀璨的珠宝,还有木简的发现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木简宽约0.8厘米,长约23厘米,初步判断数量约600枚。用红外相机拍摄的残简上,墨书依稀可见,仿佛古人的笔迹在时光中跳跃。

在应急保护成果方面,针对不同质地的文物,我们采取了去污、缓蚀、封护等应急保护措施。金属器、陶器、玉石器、漆木器等各类文物的保护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还对棺北侧发现的漆器进行了材质分析,确认其木胎为桐木,根据其形制判断为琴。

室内考古发掘中,除了文物本身,还提取了多种织物、粮食和果核等。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取文物信息,我们采集了土样、各类残留物、丝织品、粮食、漆皮等样品。

根据出土遗物的形制及半两铜钱的发现,初步判断M6墓的时代为西汉中期偏早。这座位于东山古墓东侧的M6墓,与主墓方向一致,极有可能是东山古墓的陪葬墓。出土的金饰件花丝工艺精湛,代表了汉代金银器制作的顶尖水平。而简牍的出土更是填补了山西期考古的空白,丰富了秦汉研究的资料。

这座墓葬的整体搬迁至室内进行发掘和保护,为我们带来了更为完整和详细的资料。相较于野外发掘,室内发掘更有利于出土遗物的保护。关注我们的频道,更多奇事待您。

Copyright © 2019-2025 www.chinaamex.cn 奇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世界奇闻,天下猎奇,历史趣闻,娱乐新闻,娱乐八卦,奇闻异事,未解之谜,猎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