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船歌
泸沽湖:女儿国的真实写照与摩梭人的骄傲
提及泸沽湖,人们总会联想到那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女儿国”。尽管它在很多人的想象中与云南紧密相连,但实际上,泸沽湖的大部分面积都位于四川盐源县境内。这片美丽的湖泊,成为了四川与云南共同骄傲的旅游景点。
虽然云南在旅游开发上起步较早,动作较大,但四川也不甘示弱,虽然晚了一步,起点却与众不同。沿湖而建的建筑物,巧妙地保留了摩梭民舍的风格,韵味十足。甚至,湖南卫视的热门节目“亲爱的客栈”都在四川泸沽湖畔选址,使得这里的民舍名声大噪,尽管住宿费用高昂,仍供不应求。
盐源县的县长对于泸沽湖如数家珍,自豪地向我们介绍着这片湖泊以及当地的苹果和花椒。他告诉我们,泸沽湖镇的8个村中原本有4个贫困村,但现在都已经成功脱贫。在这片美丽的湖面上,我们结识了摩梭姑娘格科直玛,一个与泸沽湖紧密相连的故事主角。
格科直玛的出生和成长都与这片湖泊息息相关。她从小生活在一个母系家族大家庭里,曾因一次意外而陷入痴呆。家人为了给她治病几乎倾尽所有,幸运的是,在9岁那年,她的小姨带着她来到华西医院,医生的一针让她重获新生。之后的她学业有成,成为村子里学历最高的女孩子。
格科直玛的小姨夫朱文清,一个来自上海的自由职业者,被泸沽湖的湖光山色所吸引,与格科直玛的小姨结缘。他们共同参与到旅游开发中,将这里的自然风光制作成明信片等文旅产品,也改造老屋接待游客。他们的努力为村子带来了变化,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旅游产业。
离开家乡一年多的格科直玛,发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应聘到摩梭风俗博物馆当解说员,深受游客欢迎。博物馆人员调整后,她重新拿起船桨,继续在这片她热爱的湖面上航行。
如今的泸沽湖,不仅是摩梭人的骄傲,也是四川与云南共同的旅游名片。这里的每一栋建筑、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都与这片湖泊息息相关,共同诉说着这里的美丽与传奇。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看到了希望与未来,也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村中的舞蹈队里,格科直玛和她的伙伴们身穿鲜艳的摩梭服饰,犹如一条游走在人群中的彩龙。她们围绕着篝火,唱着古老的民谣,跳着千年传承的甲搓舞,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
泸沽湖的水面,时而风平浪静如镜,时而波澜起伏。在这样的湖面上,格科直玛停下手中的船桨,内心的迷茫也随之泛起。她不禁问自己,自己是否应该像祖母那样度过一生?是否应该一直在湖上划船,终老于湖畔的祖母屋?她对此感到困惑。
泸沽湖镇党委书记喇明海却有着更广阔的视野。他的大家庭成员大多在外工作,他鼓励格科直玛和伙伴们利用现代科技宣传泸沽湖和摩梭文化。他说:“现在的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都是你们可以大展身手的舞台。通过直播,你们可以展示泸沽湖的美景和摩梭人的文化历史,成为网红也不是不可能。”
这番话让格科直玛心中燃起希望。她想象着在祖母屋里开设直播间,划船时在泸沽湖的青山绿水间进行现场直播,让更多人近距离了解摩梭人的日常生活。
州委副书记陈忠义多次到访泸沽湖镇,他对旅游产业的看法与县里和镇上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认为旅游是一个需要大力规划和持续投入的行业,而最大的收益者是老百姓。他强调,对泸沽湖和摩梭文化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虽然摩梭人没有作为一个民族被界定,但摩梭独特的文化完全应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陈忠义的推动下,泸沽湖镇的旅游业逐渐走向正规化。四个贫困村依托旅游产业的引领式发展,已有三个村在2016年成功脱贫。舍垮村更是在保留种植原生态的粮食作物的基础上,发展了雪桃和食用玫瑰等产业,率先甩掉贫困帽子,走向小康之路。
泸沽湖,这颗深藏在大山里的明珠,在摩梭人的努力下,必将会散发出她特有的更加璀璨的光彩。游客们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自然的美景,更能感受到摩梭人独特的文化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