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秋台风这么猛-
进入九月,第13号台风“康森”和第14号台风“灿都”相继生成,带着强烈的秋台风特有的威猛之势,逐渐向我们国家靠近。其中,“灿都”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强为超强台风,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习惯于将台风与炎热的夏天联系在一起,认为夏季是台风最活跃、最容易引发灾害的季节。秋台风的威力和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中国天气网通过对1949年至2020年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揭示了秋台风的诸多特点。尽管夏季台风数量众多,但秋季生成的台风数量同样惊人,达到821个,仅次于夏季。
秋台风的活跃期主要集中在9月,这个月平均有1.72个台风登陆,仅次于7月和8月,显示出秋季台风活动的频繁和激烈。值得注意的是,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的登陆地点明显偏南,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很少登陆江苏以北地区。
气象分析师石妍表示,秋台风路径偏南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变化有关。台风一般沿着副热带高压外围活动,进入9月后,副热带高压逐渐东退南移,导致台风路径也相应南移。秋台风对江苏、山东、辽宁等省份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影响华南一带。
除了登陆地点的差异,秋台风在强度上也表现出更为凶猛的特点。统计数据显示,秋季生成的超强台风占比高达27.9%,明显高于夏季的18%。秋台风的初次登陆强度也更高,达到强台风以上级别的比例达到22.4%,远高于夏季。
历史上,秋台风曾给我国造成过多次严重影响。其中,1973年的第14号台风“Marge”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台风登陆海南琼海后,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年来的例子还有2016年的第14号台风“莫兰蒂”,其威力同样强大,风雨云系波及了多个省市,造成了不小的灾害。
为何秋台风的破坏力如此大?石妍解释,秋季,随着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热带海洋被加热,海水热量不断累积,通常在8月至9月海温达到最高。这不仅有利于台风生成,还有利于其能量增强。8月底至9月初冷空气开始活跃,增加了气压梯度,使得台风中心附近风速加大,也促进了强台风或超强台风的生成。
值得注意的是,秋台风的“狠”不仅体现在台风强度上,其灾害影响也可能升级。当秋季的台风遇到冷空气时,两者联手往往会激发出猛烈的降水,导致更大的灾害。例如,2010年的第13号台风“鲇鱼”在南海北上登陆福建漳浦的过程中,与南下冷空气结合,导致台湾东部宜兰地区出现超过1000毫米的降水,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秋台风的路径多变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由于其路径预测难度较大,因此在防范秋台风时更需要加强警惕。秋台风虽然数量上较夏季有所减少但其威力不容小觑在应对秋台风时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我国台风之最”揭示出三个路径最为复杂多变的台风:分别是诞生于夏末秋初的“韦恩”、“耐特”以及“百合”。这些台风宛如翩翩起舞的舞者,在气象舞台上展现出千变万化的风采。据中央气象台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三个台风以其独特的行进轨迹和难以预测的路径赢得了关注。
秋季时分的台风尤为神秘莫测,它们背后的天气系统像是一场复杂的博弈。西风带、副热带高压与冷空气等力量交织,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局面。气象分析师邵鹏形象地比喻,这些天气系统就像是不同家长在影响着一个调皮的孩子,使得秋台风的路径变得扑朔迷离,难以预测。这使得秋季的台风在气象预测领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前,我们正面临两个备受关注的台风——“康森”和“灿都”。它们即将在我国南部沿海掀起一场风云变幻。据中央气象台的最新预报,“康森”将于13日穿越海南岛南部的近海海面,逐渐向越南北部沿海靠近。而“灿都”则可能靠近台湾岛南部后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其路径可能穿越台湾海峡或擦过闽浙沿海进入东海南部海面,也有可能擦过台湾岛东部沿海向北移动。这两个台风不论最终选择何处登陆,都将给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带来较大的风雨影响。在此,我们呼吁相关地区的公众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做好充分的防范准备,确保安全度过这场台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