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增多事件本田,本田思域机油增多
针对本田机油增多问题,似乎成为了近期热议的焦点。对于这家被广大消费者寄予厚望的汽车制造商,所遭遇的困境,不禁让人深思。
一、机油增多事件本田的应对进展
本田,这个一度被视为技术领先的品牌,如今却因机油增多问题备受质疑。面对市场变化,本田采取了一些冒进措施,却未能如愿解决问题。部分车型机油显著增多、乳化,机油位上升超过上限,显然是燃油、水和其它杂质窜入机油所致。本田最初并不承认问题存在,但在压力之下,承诺为车主提供6年20万公里的发动机延保服务。这一承诺能否真正保障消费者利益,显然还存在很大疑问。
二、本田机油增多问题的实质
本田的1.5T发动机机油增多问题,似乎成为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顽疾。无论本田如何努力,机油增多的现象依然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发动机活塞环开口间隙漏气量大,导致燃油、水汽等无法快速挥发,进而造成机油增多、乳化。本田试图通过降低曲轴箱通风来避免烧机油,但这一举措并未能有效解决问题。全球范围内,只有少数品牌掌握了低漏气量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三、本田思域等车型机油增多现象
本田的1.5T+CVT总成,在CR-V和思域等车型中都出现了机油增多的情况。这一问题并非个例,美国市场同样存在。燃油窜进机油是一个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一定标准,就会对发动机造成损害。目前,本田尚未给出明确的解释,但怀疑与天气冷和发动机性能压榨有关。无论是CR-V还是思域,都有可能出现冷却液内漏或燃油燃烧不完全的故障,导致机油增多。
四、本田皓影机油增多原因及安全问题
广汽本田皓影,作为近期备受关注的车型,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除了机油增多问题外,皓影的安全性同样令人担忧。在中保研的碰撞测试中,皓影的A柱弯折,引发了消费者对车身强度的质疑。皓影在安全性配置上也相对吝啬,入门级车型甚至没有前后头部气囊。在懂车帝进行的碰撞测试中,皓影的安全性表现同样令人失望。除了机油增多问题外,皓影的安全性成为了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本田所面临的机油增多问题确实令人头疼。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本田应该深刻反思自身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在面对消费者投诉时,本田需要积极应对,真诚沟通,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消费者在选择车型时,也应该更加关注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可靠性。在车辆碰撞测试中,皓影与威兰达均以每小时64公里的速度,以50%重叠率(驾驶员侧)进行正面冲撞。其评估标准主要基于车体变形程度和假人受伤数据。
参与测试的车型各具特色。广汽本田皓影的最低配车型——皓影两驱精英版,以约16.78万元的售价引人注目。这款车并未配备头部气帘。相较之下,广汽丰田威兰达则选择了次低配车型,配备了头部气帘和膝部气囊,售价为19.78万元。
碰撞测试后进一步拆解皓影车身,结果令人堪忧。整个车身车架被撞出多处“内伤”,仿佛出现多处“骨裂”。安全性与威兰达相比,显然逊色许多。这一问题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皓影的销量。
据我们调查,皓影在6月份销量达到最高峰,约1.54万辆。然而进入7月后,销量显著下滑。虽然8月份的销量数据尚未最终公布,但可以预见的是,皓影的销量将持续下滑。
当我们深入了解皓影的口碑时,发现许多消费者开始考虑退掉定金。他们所担忧的主要问题包括机油增多以及安全性问题。这些问题对本田皓影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本田汽车曾凭借雅阁、思域、CR-V等车型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然而成功后的本田似乎开始滥用消费者对其信任,在车辆安全性方面偷工减料。当前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完全不必只选择本田。本田必须从皓影事件吸取教训,否则广汽本田的品牌和口碑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作为一家曾经受到消费者广泛信任的汽车制造商,本田应该更加重视车辆的安全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持续信任和支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