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税收红利为企业创新增活力添
在科技发展的驱动下,“十三五”期间我国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浪潮。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如同滚雪球般不断增长,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倍增,总投入额达到惊人的数字,位列世界第二,彰显了我国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与决心。
在研发投入的巨大推动力背后,税收政策的支持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等政策的红利,为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注入了源源不绝的动力。这些政策优惠,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企业的成长,让它们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助力了诸多“超级工程”的落地。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四期码头为例,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以及软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如振华重工,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结合税收支持,成功掌握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核心技术。
而在江西华伍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中,税收优惠让企业实现了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每年近2000万元的减税红利让公司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新产品的研发,帮助其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制动器方面实现对中高端产品的进口替代。
从国家深化增值税改革到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税费优惠力度的持续加码,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助推它们走向世界舞台。
税收优惠不仅助力了企业技术的迭代创新,也为一些大型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北盘江大桥的建设,在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各施工建设企业享受了总计1600 余万元的税收优惠,这不仅让企业技术攻坚更有力,也为当地带来了旅游开发价值和品牌价值。
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复兴号”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闪亮名片,展现了中国在交通领域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
“十三五”期间,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投入以及税收政策的支持。展望未来,相信在更多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科技领域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作为中车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的一员,他们不仅是“复兴号”的推动者,更是中国工程技术进步的见证者。这个宏大的工程,在诸多减税降费政策的支持下,不断突破技术难题,展现出企业的强劲竞争力。
从2017年开始,国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不断提高,政策的优惠范围也逐渐扩大。到了“十三五”期间,这样的鼓励创新政策更是经过多次优化调整,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些政策不仅让像“复兴号”这样的“超级工程”在技术上更有力量,而且助力千千万万的企业跨越难关,跑出了惊人的“中国速度”。
在安徽合肥,这个被誉为IC之都的城市,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的DDR4内存芯片产品上线,是税收政策激发高技术市场主体活力的生动例证。该企业享受到的不仅仅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还有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的优惠。这些政策红利使得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而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5G建设的快速推进也得益于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发力。深圳市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负,税收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信维通信副总裁毛大栋表示,只有长期持续地加大研发投入,才能保证技术领先。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税收政策的支持形成了良性循环。
随着税费优惠政策的持续落地,不仅助力了“超级工程”的新动能增加,更实现了高技术产业的较快增长。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也在持续增长。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每一个企业的努力和创新。
中车株洲的故事,只是中国技术进步的一个缩影。在这个时代,政策与企业共同努力,共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这片热土上,还会有更多的“超级工程”涌现,更多的企业将在政策的支持下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