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人吃饭放下一碎银就走?店小二不清点也
在众多的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客人在饭店酒馆饱餐一顿后,留下一些碎银子,店小二热情送别,并未仔细核算。很多人对此感到好奇,难道在古代,碎银子真的有这么大的价值吗?
事实上,古代的白银确实极为珍贵,而且只有富贵人家才能负担得起。普通百姓大多使用铜钱。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贫穷人家得到一锭银子的惊喜表情,是真实存在的。有些人甚至一生都无法拥有白银。每个朝代的银两换算规则有所不同,但大致上,一两银子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三千块。有钱人家出门携带几两银子也是正常的。
自西汉时期开始,老百姓就逐渐使用白银。虽然当时并不普遍,但到了宋朝,白银开始全面流通。之前,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铜钱,因为铜钱购买货物和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白银由于其价值较高,使用起来相对麻烦。小面值的有五两、一锭十两的,大的甚至有五十两一锭。如果你用五两一锭的买了二两货物,商家在找零时就会比较麻烦。
古代有专门称银子重量的称——戥子,是刘承硅发明的称量贵重物品的精密仪器。找零钱时,先称一下银子的重量,然后用钢剪或凿子把银子剪碎找给对方。《红楼梦》中就详细描述了剪碎银子的过程。
一锭元宝样式的银子在多次使用之后就会变成碎银子。为了方便管理这些碎银子,就有了“倾银铺”这个行业。倾银铺是专门将碎银子铸成银锭的店铺。碎银子虽然值钱,但也有诸多不便。比如携带时既重又显眼,容易成为小偷和山贼的目标。另外在小地摊和小商铺中,白银并不方便使用,因为白银不好计算,小商家很可能没有钢剪和戥子。
每个朝代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时期一两银子的价值也会有所变化。一两个人吃顿饭用少量的铜钱就足够了。当客人使用碎银子结算时,店小二只要看一下就知道客人给的钱超出了饭钱的价值,所以即使不会算账也会热情地招呼客人出门。
同样是一锭五两的银子,其价值也可能有所不同。细心的人会发现电视剧中有些人会仔细查看银子的成色,并用牙齿咬一下以判断其硬度。这是为了判断银子的纯度。有些人家在经济困难时甚至会用银子做的首饰作为银两使用。在倾银铺,只要客人给出的银子材质符合要求,就可以铸成银两。纯度越高的银颜色越白亮,而含有杂质的银两色泽则较差。像五十两那种大银锭一般适用于大买卖,而碎银子更多的是被达官贵族使用,铜钱则是普通百姓最常用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