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本可不被金人所灭 只可惜皇帝不重用李纲
北撤与排挤:李纲与宋金之争
主战派李纲的解职以及钦宗、李邦彦等人的投降行为,在群众中引发了强烈的愤慨。二月初五日,太学生陈东率领数百名学子,展开游行示威,要求恢复李纲等人的职务,并罢免宰相李邦彦。这一行动,瞬间点燃了开封市民的爱国热情。
太学生们的行动感染力十足,瞬间就有无数开封市民加入其中。恰逢退朝的李邦彦遭遇了这个突如其来的群众热潮。群众的情绪激动,臭鸡蛋、小石子、烂菜叶、臭狗屎如同暴风雨般砸向李宰相。李邦彦面对这样的阵势,仓皇上马,一溜烟地逃离了现场。开封府尹王时雍试图镇压,但局势已远超出他的控制,数十名宦官被群众当场打死。
群众的力量不容忽视,钦宗赵小不得不表态。他承诺金兵撤退后恢复李纲等人的职务。但群众坚持要求立即执行。无奈之下,赵小只得妥协。李纲等人的重新启用,加上开封军民的同仇敌忾,勤王援军的到来,以及众多义军的加入,使得金兵开始考虑退兵。
金兵撤退时,李纲建议派军队护送其北归。小赵皇帝刚刚登基两个月,对此深感威胁,于是同意了李纲的建议。与此西路军统帅粘罕并不知道宋廷已经同意割地赔款的消息,仍在大举进攻太原。当宋使将消息告知他后,他才暂时罢兵等待交割太原。然而太原军民坚决拒绝割地,粘罕无奈只得留下部分军队继续攻打太原而自己返回大同。与此东路军的斡离不也在中山和河间两府遭遇了当地军民的强烈反击。他们坚决捍卫家园反对割地并得到了李纲派出的部队的支援。
从金兵南下到北撤的短短几个月内李纲背负着钦宗和主降派的打压几次遭受排挤甚至罢官解职但始终坚守初衷复职后更是勇往直前誓死抵抗。然而整个宋廷的氛围并不乐观像李纲这样的主战派寥寥无几。皇帝缺乏抵抗的勇气多次屈辱求和这使得主降派的底气更加壮大而对李纲等主战派却极为不利。
金兵撤退后宋军收复了一部分失地但双方仍处于胶着状态。这时朝廷中的耿南仲等人主张割让三镇以求和而李纲坚决反对。双方力量悬殊巨大朝廷欲排挤李纲出朝廷让他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实则对其冷嘲热讽让其离开朝廷前线。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出朝廷的真实意图:只要不再来骚扰给钱割地无所谓只要你不捣乱就给我滚蛋!李纲受命后提出补充马匹和军需物资的要求朝廷表面上答应却背地里敷衍只给了二十万钱。李纲因准备不足提出推迟出发,但小赵皇帝坚决不同意,认为他这是抗命行为并要求即刻上任。尽管面对诸多不利,李纲仍秉持坚定的内心,怀揣保家卫国的信念。他深知,只有一心为公,大义凛然,不计个人得失,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这样的人是“民族的脊梁”。
作为宋朝第九位皇帝的小赵,在历史的舞台上显得颇为无奈。李纲上任后立刻着手整顿军纪,积极备战以应对可能的金兵入侵。正当李纲全身心投入备战之际,小赵皇帝却宣布要削减防秋兵,这无疑是对李纲的努力进行釜底抽薪。面对皇帝的决策,李纲虽提出抗议却未能得到回应,反而接到了要求他迅速解太原之围的诏令。
无奈之下,李纲在隆德府召开会议,决定在七月二十七日诸路进军。到了那一天,只有一路宋军如期到来。各路主将似乎并不把李纲这个宣抚使放在眼里,使他陷入了孤立的境地。金兵人多势众,李纲的解围行动最终失败了。不久之后,他被免职并贬到扬州。在贬谪途中,他还被以“专主战议”的罪名再次贬官。
这一连串的事件令人痛心。作为开封保卫战的首要功臣,李纲没有得到任何鼓励或赏赐,反而遭到了贬谪。这是以小赵为首的宋廷主和君臣们所期望的结果。命运多变,几个月后当金兵兵临开封城下时,小赵皇帝又想起了曾经挡住金兵的李纲,但已无法挽回。最终,他为自己的决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关注奇技网,更多关于北宋历史的内容等待您的发现。这段历史,深入了解李纲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北宋末年的重要作用。他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分,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也让我们反思历史,珍惜当下,为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