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举人最大能做到什么官?

周易预测 2025-08-19 07:21www.chinaamex.cn奇缘网

参加岁试的优秀生员,经过科试的严格筛选,方可迈向更高级别的乡试,被称为"录科"。乡试,在京城及各省的省城定期举行,通常每三年一次,考期定于农历八月,又被誉为"秋闱"。其考官多由在京翰林及进士出身的各部院官员担任。

通过乡试的考生,被尊称为"举人",而考取第一名的考生更是被誉为"解元"。这不仅意味着可以参加全国性考试,即便未能中会试,也已然具备做官的资格。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举人们需进京参与会试,即考取进士。其间参考的旅费由承担,称为"公车"。会试由礼部主办,通常在京城的贡院进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即丑、辰、未、戌年举行,因多在农历二、三月,所以又被称作"春闱"。

成功通过会试的考生被称为"贡士",其中的第一名则称为"会元"。会试的主考官多为翰林官,明清时期更是常有内阁大学士担任。

清朝的贡士在殿试前需经历一次复试,成绩被分为一、二、三等,这一结果对未来官职的授予有着重要影响。殿试,在四月份举行,虽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但实际上还有阅卷大臣、读卷大臣协助评阅试卷。明清两朝的殿试仅考策问一场,不采用八股文。考试结果出榜分为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只有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考中的考生被誉为“甲榜”。按照清朝的制度,殿试后还有一次考试叫“朝考”。虽然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无需参加朝考,但朝考的第一名被称为朝元。举人中进士的概率大约只有百分之五,但举人们仍有机会走上仕途。许多举人选择此路,成功当上中下级的官吏,如学官、佐贰官等。也有部分幸运的举人能通过吏部选拔,担任县级职务。例如著名的清官海瑞,便是由举人身份起步,后逐渐提升,历任多个重要职务。

海瑞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在乡试中举后,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逐步提升为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的知县。他推行清丈、平赋税,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他的职业生涯中,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州判官、户部主事等。他打击豪强、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并推行一条鞭法,因而有“海青天”之誉。

历史上以举人身份出将入相的人少之又少。左宗棠就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他虽然仅以“搜遗”的方式勉强考取举人,但不断升迁,最终官至正一品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高位。

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便在科举道路上遭遇挫折,但只要坚持努力、清廉为官、为民,仍有晋升和成就的机会。他们的经历和精神,激励着后来的学子们不断前行,追求知识和荣誉的双重成功。

Copyright © 2019-2025 www.chinaamex.cn 奇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世界奇闻,天下猎奇,历史趣闻,娱乐新闻,娱乐八卦,奇闻异事,未解之谜,猎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