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六千年前庙底沟遗址:出土11座东周墓葬
山西省新发现庙底沟文化聚落遗址:史前文明的繁华印记
山西省研究所宣布一项重大考古发现,在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桃园村南部,一处距今约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聚落遗址浮出水面。配合高速公路建设而开展的这次发掘,揭示了丰富的史前人类生活场景。
发掘区域面积约2500平方米,丰富的文化遗迹和遗物一览无余。其中,4处房址、1处陶窑址以及大量灰坑,出土了红陶尖底瓶、平底瓶、彩陶盆、彩陶钵、夹砂罐等典型陶器残片,还有磨制石器、骨器等遗物。这些遗物生动反映了该地区史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场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发掘中最重要的发现是一处大型半地穴式房址,编号为F2。这个房址地面形状呈五边形,面积约90平方米,现存完整的地面、部分墙体、柱洞、火塘等结构。地面坚硬平整,硬结面厚约1厘米,显示出二次修整的痕迹。现存墙体的最高处距地面约50厘米,内侧墙壁经过草拌泥的涂抹、灼烧和修整。火塘为圆形竖穴状,口径近1.1米,推测是古人取暖和烹饪的场所。部分柱洞中还可见房屋中心柱经灼烧炭化后的痕迹。
此次发现的庙底沟文化时期聚落遗迹丰富且保存完整,为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以及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由于庙底沟时期是我国史前文化最繁盛、辐射力最强的阶段,本次发现的遗址位于晋南地区这一核心区域,对于认识史前文明向中华文明进阶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庙底沟文化的遗迹外,本次发掘还发现了仰韶时代晚期、夏时期及东周时期的遗迹遗物。其中,东周时期的墓葬尤为引人注目,共有11座墓葬,葬具为一棺一椁,葬式基本为仰身直肢,随葬器物包括鬲、豆、罐等。这表明在遗址废弃后,各个时期的人群仍在此进行零星活动,东周时期更是曾作为一处小型墓地被使用。
目前,田野考古工作已告一段落,专家们正就遗址规模、后续文物整理修复以及整体性保护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和商讨。这项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史前文明的繁华印记,让我们期待未来更多的研究与发现,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人类起源与演进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