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的历史起源是怎样的?越人的由来是怎样的
关于古越族的起源,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认为越族是诸夏族的后裔,即“越为禹后说”;另一种则主张越族是由当地原始先住民发展而来,即“土著说”。
持“越为禹后说”的学者们主要依据《史记》等史籍,认为越王勾践的祖先是禹的后代,形成了分散在南方各地的“百越”。随着科学技术的测定和研究的深入,这种“百越源于越国分化”的观点受到了质疑。宋蜀华等学者对夏文化和越文化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
持“土著说”的学者们则主要依据考古资料和史籍的考证,认为没有找到直接证据证明勾践是夏少康的后裔。他们指出,中原夏族和南方越族的姓氏不同,彼此世系不清;古越族的文化特点也明显不同于中原族群。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教授蒋炳钊比较认同“土著说”,认为百越族群是由当地原始先民发展而来。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在古越族登上历史舞台之前,那里已有人类活动的遗迹。
对于古越人的起源问题,全基因组基因分型研究表明,亚洲人在距今3万至4万年前开始从东南亚往北迁徙,逐渐遍布整个东亚直至中亚地区,形成了如今的东亚人群。这为我们理解古代黄河流域的北方人祖先先到达南方百越,在那里繁衍,然后再往北迁徙进入黄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视角。
至于“百越”的称谓,“百”并不是确数,而是多数或约数的意思。黄现璠在《通史》中解释,“越”即“粤”,是古代南方的称呼。也有观点认为,“越”源于象征权力的礼器“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教授李锦芳认为这一说法较为可信,因为壮侗语民族的语言中有关斧子、板锄的读音与“越”字汉语古音相近。对于百越的得名,韦昭认为是因为越人有“百邑”。
在古时候,中原人称四方部落为“蛮夷戎狄”,这是夏、商、周三代对各方部落的称谓。而南方的部落被称为“越”,北方的游牧部落则称为“胡”。“北胡南越”是对这一称谓的概括。
对于古越族的起源和“百越”的称谓,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解释。但无论哪种观点,都为我们理解和认识古越族的文化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