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开出有史以来最大支票打通联合国:说不
日本在1956年重新加入联合国,距离其上次退出国联已有22年之久。为了拓展国际空间,日本积极投身于联合国的各类活动。尽管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享有职务分配的优先权,但由于日本国力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并不相符,在六十年代之后,美国开始让日本参与各种专门分会,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开发署和世界银行等。
当台湾重返联合国后,日本起初并未积极参与许多专门委员会的活动,从而获得了更多的联合国专门组织席位。这些位置并非轻而易举地获得,日本对于联合国最高权力的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地位一直抱有渴望。日本的联合国会费负担超过11%,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位,这使其在承担义务的也要求联合国进行改革,以更真实地反映各国的实际国力分布,即寻求更多的权力。这也正是日本渴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初衷。
为了顺利进入联合国,日本与印度、德国和巴西结盟,共同争取加入安理会。这一方案一提出就遭到了许多国家的反对,尤其是非洲国家,其中以坦桑尼亚等国家反对最为激烈。他们反对的理由是联合国改革方案未能充分反映非洲国家的利益。面对这样的反对声音,日本外务省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在非洲国家中动用了自己的影响力,而这些反对声音实际上是日本入常道路上的阻碍。
随着中日因问题关系恶化,日本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外交活动,试图用经济影响力迫使各国做出让步。特别是在争取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问题上,日本积极寻求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这时,日本开始关注之前一直被忽略的非洲各国。安倍上台后,便在非洲展开了金钱外交,用日元投资争取更多国家对日本的立场表示支持。
尽管日本进行了密集的外交活动,并向非洲国家展示了极大的热情,如在横滨最高级的日本料理店设宴招待各国首脑,并开出了巨额的投资支票。许多非洲国家认为日本的诚意不足,因为这些投资大多包含日本的ODA贷款,而且使用的机械和人员成本高昂。尽管是低息贷款,但还是要偿还,与其他国家的相同贷款相比,当事国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不使用日本的贷款。这次与日本和非洲各国首脑的会谈时间仅为短短的十分钟或十五分钟(包括翻译时间),很难有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即使对一些在非洲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的会谈时间稍微延长一些,也引发了不平等的声音。许多非洲领导人要求下次的非洲开发会议在非洲而非东京举行,以便实地了解非洲的现实情况。而日本领导人在听到这些要求时显得比较谨慎和模糊其辞。日本外务省的官员表示,从目前的会议中看到日本进入安理会的曙光过于乐观了。实际上,日本想进入安理会的最大障碍并非来自非洲国家或积极反对的韩国等国家,而是来自现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本身。如果日本不能与邻国保持良好的关系网 ,它又如何能成为联合国的安全理事国呢?这个问题显然值得深思和探讨。